6月的清晨或傍晚,漫步在市区绿意盎然的花园或河堤步道,随处可见散步、慢跑、骑行的市民。蓝天、碧水、绿树和人,成了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碧水蓝天,是城市的另一种福利,也是百姓最朴素的需求,更是一方政府必须担当的责任。正是时刻铭记这一初心和使命,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切实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把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部门联动、失职追责”制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生态环境水平,提高群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获得感。
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一直是我市的排污重点环节。针对重点耗能企业,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环保、能耗、质量和安全标准,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孝义市兴安化工有限公司去年投资4000万元对大湿法脱硫脱硝系统进行超低改造,锅炉烟气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都达到了环保法要求的最低下限值。在加大升级改造热电厂环保设施的同时,该企业投资2200万元对容易产生粉尘污染的皮带输送系统改造为全封闭的皮带廊式系统,并安装84台除尘器,对原料库内的取料机产生粉尘的部位加装高压喷雾降尘装置,让企业的各项污染物指标都实现了超低排放。
“空气质量较上年有了明显改善。”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5月份,吕梁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88天,无重污染天数,六项污染物中四项平均浓度同比降低。环境质量提升得益于不断提升的环境治理水平,2017年,全市加大了污染管控措施和环境执法力度,“建、提、停、罚、转”综合施策,市县乡村企五级联动,围绕大气、水污染防治建设,投资近100亿元建设50项重点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财政拨付200余万元用于环境监管标准化实施建设。坚持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从大企业入手,采取限产、停产、限期整治等措施,抓住焦化、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大力推进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以土炼油、橡胶加工和玛钢铸造等为重点,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停产整治传统集群企业;将“煤改气”“煤改电”“散乱污”企业取缔等重点工作纳入“13710”进行督办;强化环保源头管控,新建项目全部进行了环评审批,严格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的落实,对118户企业核发了排污许可证;大力改造提升煤、焦、铝等传统产业,推动孝义鹏飞等一批煤焦化项目提档升级。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老百姓对环境的期盼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向污染宣战,守护一方净土,吕梁轮廓清晰,渐行渐近。